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采区巷道的施工任务,建设单位需要的工期为15个月,施工单位依据该矿井采区巷道的关系,编制了采区巷道施工互联网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安排了4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各施工队伍的施工内容分别为:甲队A、C、J,乙队:B、G、K,丙队D、H,丁队:E。
图1采区巷道施工互联网进度计划
监理单位在审察施工单位进度计划时发现其施工队伍安排不合理,建议只安排3个施工队伍,将J队的施工任务交由丙队去完成,施工单位通过研究,采纳了监理的建议。
在施工进行到12个月末检查发现,甲队施工进度超前,C工程已完成,且J工程已施工1个月,乙队因遇含水地层施工进度拖延,G工程完成,K工程尚未开始,丙队施工进度正常。
问题
1、施工单位编制的原互联网进度计划计算工期是多少?为确保工期施工中应重点控制什么工程?
2、针对监理单位的建议,施工单位应怎么样调整丙队的施工任务安排?
3、针对G工程施工中出现的突出水事故,说明施工单位可获得索赔的具体内容及理由。
4、乙队施工进度发生拖延后,假如施工进度不变,考虑K工程可安排对头掘进,则应当怎么样安排方能确保建设单位的施工工期需要?
答案
1、施工单位编制的原互联网进度计划计算工期是15天。为确保工期施工中应重点控制A、C、J工程或答成①--②、②--⑤、⑤--⑦。
2、监理单位建议只安排3个施工队伍,将J队的施工任务交由丙队去完成,故丙队施工任务是D、E、H。施工顺序为D—E—H。
3、针对G工程施工中出现的突出水事故,如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中已明确,则施工单位不可以索赔成本和工期。如在建设单位提供了地质资料中没明确,则可索赔。可索赔内容包含工期和成本。
缘由是此突出水事故不是施工单位缘由,所以给施工单位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损失是可以索赔的。
4、乙队在12月末完成G工作,施工进度拖延2个月,乙队独立完成K工作(4个月),需工期16个月,比需要工期增加1个月。因甲队可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且K工作可对头掘进。甲队用1个月时间施工K工程。如此乙队用3个月完成K工程。总工期15个月不变。可满足建设单位的施工工期需要。
背景资料
某煤矿一主要运输大巷,使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锚杆的间排距为800×800mm,锚杆抗拔力70KN,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厚度120mm。
施工过程中某检查点A的水平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该巷道在3月份验收时剖析检查结果发现,喷射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出现2次,厚度不合格出现3次,平整度不合格出现20次,锚杆抗拔力不合格出现5次,锚杆间排距不合格出现12次,巷道断面尺寸不合格出现8次。
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水平总结剖析时还发现,喷射混凝土用水泥、骨料和添加剂无水平问题,但喷射混凝土用量大大超越定额。
问题:
1、该工程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及锚杆间排距的施工水平合格标准是什么?
2、剖析说明检查点A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与锚杆间排距施工水平是不是合格?
3、依据排列图法,具体说明影响该工程水平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喷射混凝土用量大大超越定额可能存在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答案:
1、该工程为煤矿一主要运输大巷,混凝土支护厚度水平合格标准是应达到设计需要,局部的厚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的90%;锚杆间排距误差±100mm。
2、A喷射混凝土厚度测试点8个,设计厚度120mm,按水平标准局部不能小于90%,即局部不能小于120mm×90%=108mm。A点测试点数8个,其中第一点厚度100mm为不合格点,其他7个点均合格,合格率7/8=87.5%。依据《煤矿井巷工程水平验收规范》GB50213-2024规定,合格率大于75%,且其余测点不影响安全用。为合格。
锚杆间排距测点8个,5、六两测点不合格,合格率6/8=75%,大于规定70%,且其余点不影响安全用,为合格。三
背景资料
某单位施工一胶带大巷,巷道净断面22m2,长度2500m,使用锚喷支护。地质资料显示胶带大巷在840m—860m左右将穿过一断层,断层可能导水。设计单位需要巷道穿越断层段增加U29钢支架加大支护,钢支架间距0.5m。
在巷道施工到835m时,施工单位发现巷道围岩较稳定;施工到840m时,发现巷道围岩渐渐破碎,岩帮有少量出水。施工技术负责人需要立即进行短掘短喷(支护),并按设计需要增加U29钢支架支护。
在使用U29钢支架支护时,为确保支架稳定,施工职员在柱腿底部用浮矸填平,并用拉杆将相邻钢支架连接结实;同时,施工职员按现场质检职员的需要,将支架顶部和帮部用背板背实。施工过程中,巷道出水状况一直比较稳定。
巷道施工穿越断层后约一个月,当班班长发现833m—843m段巷道顶部喷射混凝土局部离层、开裂紧急,于是立即安排一名工人留下进行处置,其余职员撤离该巷道,安排到其他巷道工作面施工。在处置过程中。发生冒顶事故,导致该工人死亡的安全事故。
问题
1、施工单位在穿越断层前,应做好哪一项工作?简要说明理由及具体的工作内容。
2、在穿越断层和处置喷射混凝土施工水平问题中,施工单位的做法存在什么不妥之处?
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该事故为哪一等级事故?说明理由。
4、该事故的责任应由施工单位什么职员承担?
答案
1、施工单位在穿越断层前,应停止施工,确定探水线。因为此断层可能导水,需由专业职员和专职队伍用专用钻机进行探放水,经确认无水害威胁后,方可施工。
2、在穿越断层施工中,存在不妥之处:(1)没严格实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规定;(2)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需要增加U29钢支架支护时,没明确钢支架间距的需要。(3)施工职员在桩腿底部用浮矸填平不符合有关规定,应该将支架柱窝挖到实底,当不可以挖到实底上时,应有专门的手段。(4)没按穿越含水断层的需要做好防、排水筹备工作。
在处置喷射混凝土施工水平问题中存在不妥之处:(1)班长发现833m--843m段巷道顶部喷射混凝土局部离层、开裂紧急,应立即报告调度室或有关主管职员。而不应擅自作处置决定。(2)安排一名工人进行处置,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置条例》该事故属一般事故。
因该起事故导致一人死亡,无人重伤,一千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该事故责任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现场质检职员、班长、安全管理职员、施工管理职员,受害者本人也应承担肯定责任。
四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山立井井筒的施工任务,该立井井筒净直径6.5m,深度560m。其中表土段深度30m,井壁厚度650mm,使用井圈背板普通法施工。基岩段深度530m,井壁厚度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使用普通钻眼爆破法施工。施工单位编制了该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1、井筒施工策略:井筒表土段使用短掘短砌单行作业。基岩段使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伞钻打眼,炮眼深度4.0m,中心回转抓岩机出渣,两套单钩吊桶提高,金属整体伸缩式模板砌壁,段高3.5m。
2、井内施工设施:主提高为3m3吊桶,副提高为2m3吊桶;1台FTD-6伞钻和2台HZ-6中心回转抓岩机均悬挂在三层吊盘上;金属伸缩式模板使用4根钢丝绳地面凿井绞车悬吊;混凝土溜灰管使用2根钢丝绳地面凿井绞车悬吊;压风管、供水管、环境钢风筒使用井壁固定;凿井吊盘使用6根钢丝绳悬吊;各种电缆按有关规定悬吊。
3、井筒施工组织:井筒安排专业施工队伍推行滚班作业,掘进循环时间约24小时,月进尺高于80m。
4、主要技术需要:井筒基岩施工需要使用光面爆破,装岩提高全方位实行机械化作业,使用溜灰管下放混凝土,脱模时混凝土强度高于0.5MPa,井壁厚度偏差符合设计需要,建成后的井筒总漏水量不大于10.0m3/h,且不能小于1.0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井筒施工期间使用激光指向仪定向。
该立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批,有关部门需要进行修改。施工单位准时进行了修改,最后获得批准实行。
在井筒施工到深度520m时,吊盘工发现吊盘紧靠井筒一侧且下放困难,于是报告项目经理。经检查发现激光指向仪投点偏移井筒中心300mm,井筒偏斜100mm—400mm,高度约15m。
问题
1、该井筒基岩段施工策略是不是可行?井筒施工设施布置存在什么问题?
2、从安全方面考虑,该井筒井内施工设施还缺少什么?说明理由。
3、该井筒施工的主要技术需要存在什么问题?说明正确的技术需要。
4、使用溜灰管输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有什么基本需要?
5、立井井筒施工现浇混凝土井壁施工水平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导致该井筒发生偏斜的可能缘由有什么?
答案
1、该井筒基岩段施工策略不可行。
存在如下问题:(1)炮眼深度与模板段高不合理,模板高度应等于炮眼深度或大于炮眼深度。(2)将伞钻和2台HZ-6中心回转抓岩机均悬挂在三层吊盘上不可行,且布置2台中心回转抓岩机不合理。(3)金属伸缩式模板不可以用地面凿井绞车悬吊,应用稳定悬吊。混凝土溜灰管使用2根钢丝绳子地面凿井绞车悬吊不合理,也应用稳定悬吊。(4)不必用玻璃钢风筒,可使用压入式通风,胶质风筒即可。(5)吊盘使用6根钢丝绳悬吊非必要,增加了井筒及地面的设施布置困难程度。(6)使用滚班作业制,此作业方法不受24小时限制,确定掘进循环时间约24小时,与滚班作业矛盾。(7)脱模时混凝土强度高于0.5MPa,不符合有关规定,应高于0.7MPa。(8)该井筒深度560m,小于600m,因此建成后总漏水量应≤6m3/h,且不能有0.5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数值违反强制规定。
2、从安全考虑,施工设施缺少安全梯。
安全梯是井下出现停电、提高系统出现问题突发事故时职员撤离的设施,需要布置。
3、在砌壁混凝土强度需要(高于0.5MPa),井筒建成后总漏水量需要(不大于10m3/h,且不能有1.0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方面存在问题。
符合规定的需要是:因使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脱模时混凝土强度应高于0.7MPa;该井筒深度560m,小于600m,因此建成后总漏水量应≤6m3/h,且不能有0.5m3/h以上的集中出水孔。
4、对混凝土需要(1)混凝土入模温度高于5℃,(2)混凝土搅拌均匀,严格出现离板现象,(3)骨料粒径不能超越规定,预防出现堵管状况,(4)配合比和坍落度、添加剂符合设计。
5、水平检查主要内容(1)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强度符合规范需要,(2)模板应符合设计,(3)断面规格、厚度规格、钢筋布置规格等尺寸偏差应符合验收规范,壁厚充填材料符合设计需要,立井壁后充填密实。(4)防水、防渗混凝土应符合设计和相应国家规范需要。
6、可能缘由(1)未按规定校正激光指向仪,(2)工作面与激光指向仪距离大,光点扩散面积大,导致误差加强,(3)砌壁职员调中心不认真,立模时测量误差过大。(4)浇筑混凝土时未对称浇筑,导致一侧挤压,模板受力不均所致,(5)模板变形。五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就一工业厂房工程编制了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中规定该工程投标价格实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经过对5家投标单位评标后,确定甲施工单位中标,建设单位与该中标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部分条约约定:本工程使用综合单价计价模式,工程材料预付款为合同金额(扣除手段费和暂列金额)的10%。
在工程投标及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1、在投标过程中,乙施工单位在投标总价基础上下浮5%进行价格,并给出了书面说明。经评标小组核算后,发现该施工单位报的下浮部分包括有不可作业角逐性成本,最后给予废标处置。
事件2、甲施工单位投标价格状况为:土石方工程清单工程量420m3,使用放坡开挖,定额工程量650m3,定额单价人工费为8.40元/m3,材料费为12.0元/m3,机械费1.60元/m3。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成本合计为8200万元,手段费项目清单合计为360万元,其他项目清单合计为120万元(其中:暂列金额为85万元,总包服务费为30万元,计日工费5万元),规费为225.68万元。该工程企业管理费费率为15%,收益为5%,税金为3.48%。
事件3、甲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编制了详细施工组织设计,经该项目经理审批后报监理审核,组织推行。
事件4、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勘查报告中未显示的大型报废设施基础。经施工单位准时与业主和监理协商,确定以爆破的方法进行拆除,项目部编制了拆除爆破策略。推行后发生成本12万元,考虑管理费及收益等综合成本为14.4万元,工期拖延7天,甲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准时向建设单位递交了索赔报告。
问题
1、事件一中,评标小组的做法是不是合理?不可作业为角逐性成本项目分别是什么?
2、事件二中,甲施工单位所报的土方开挖分项工程综合单价是多少(单位:元/m3)?,中标造价是多少万元?工程预付款金额是多少万元?
(需列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之处?请给出正确的做法。
4、事件四中,拆除爆破策略设计应考虑什么安全允许距离?施工单位的索赔内容有什么?
答案:
1、合理,不可作业角逐性成本包含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税金等。
2、土方分项工程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机+管理费+收益)/清单工程量
人工费=650m3×8.40元/ m3=5460元
材料费=650m3×12.0元/ m3=7800元
机械费=650m3×1.60元/ m3=1040元
管理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15%=(5460+7800+1040)×15%
=2145元
收益=(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5%
=(5460+7800+1040+2145)×5%
=822.25
得土方分项工程综合单价=(5460+7800+1040+2145+822.25)÷420
=41.11元/m3
中标造价=分部分项工程费+手段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
=(8200万元+360万元+120万元+225.68万元)(1+3.48%)
=9215.60万元.
工程材料预付款按合同部分条约约定,为合同金额扣除手段费和暂列金额的10%。
即工程材料预付款=(9215.60-360×1.0348-85×1.0348)×10%=875.51万元。
3、该施工组织设计为总承包施工组织设计,不应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撰写,也不应由项目经理审批。正确做法是由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撰写,报公司审核批准,由主管技术、水平、安全、经营、预算等部门审核,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
4、拆除瀑破策略设计应考虑的安全允许距离包含:震动、冲击波、个别飞散物,还应考虑次生灾害影响。
施工单位可索赔内容有成本和工期两项,可索赔成本14.4万元,工期7天。